王庶(左一)与俄罗斯同行进行术前讨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7月下旬,天津市抗癌协会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联合开展的“防癌健康上合行”国际公益行动圆满收官。行动走进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聚焦乳腺癌防控,构建跨国防癌网络,展现中国医疗公益担当。
作为专家团队中的一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住院医师王庶深度参与了此次公益行动。在此之前,他就已书写下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跨国医疗合作的动人篇章。
而最令王庶难忘的故事,发生在涅瓦河畔。
时间拉回到今年5月,那时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空气中还带着凉意。
在俄罗斯卫生部彼得罗夫国家肿瘤研究院见证过无数生命奇迹的手术室里,王庶正屏气凝神。
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俄罗斯同行手中那精细的显微器械——它们正轻柔地保护着细如发丝的血管,这是乳房再造手术成败的关键,也让被病魔折磨的乳腺癌患者拥有再造美丽、重启人生的机会。
王庶的俄罗斯之行并非偶然,这源于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彼得罗夫研究院共同种下的一颗种子——双方签约成立“中俄乳腺肿瘤整形联合研究中心”。
在2022年,这颗种子开始茁壮成长,两院正式缔结为姊妹友好医院。
彼得罗夫国家肿瘤研究院是俄罗斯肿瘤学的摇篮,在乳腺肿瘤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专业水平位居东欧地区前列。
王庶说:“我此行怀揣双重使命,既要深入汲取俄罗斯的宝贵经验,也要将中国尤其是天津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带到涅瓦河畔。”
这里精密运转的节奏、严谨的工作流程让王庶感触颇深。
“每天16时,医生们会雷打不动围坐在一起,用幻灯片详细剖析转天每台手术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讨论常常很激烈,大家会为一个细节,反复推敲研究到天黑。”他回忆说,“转天清晨的查房,科主任会‘终审’当日手术方案,针对疑难病例的‘头脑风暴’常常碰撞出火花。”
王庶在这种氛围下也积极发言分享,不仅介绍天津经验,还与俄方同行探讨治疗新思路,这些都为未来可能的联合研究埋下了伏笔。
真正的技术交融还是在无影灯下。在观摩俄方同行精湛技艺,特别是看到他们对血管蒂那份近乎虔诚的保护时,王庶适时分享了天津团队正在应用的“3D图像引导下穿支血管定位技术”。“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王庶说。
技术的对话迅速升级为并肩作战。王庶多次走进手术室,与俄方同行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多例乳房再造手术。看到患者术后的笑容,王庶感到无比欣慰:“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这是两国医生用智慧与汗水共同浇灌出的果实。”
在王庶的圣彼得堡记忆中,最震撼他心灵的是一位长者——年届八旬的塞米格拉佐夫院士。
王庶多次参与这位学界泰斗的手术。一站上手术台,老人立刻展现出“教科书级”的大师风范。王庶赞叹地说:“在处理腋窝神经和血管时,他那种在彻底根除肿瘤与一丝不苟保护重要组织之间寻找完美平衡的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手术一结束,院士往往直奔病房查看患者情况,有时还俯身轻轻为患者掖好被角。这份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怀,对医生职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深深触动了王庶。
他说:“一位医生,真的可以倾尽一生,把自己完全奉献给患者,奉献给这张手术台。这种精神的力量比任何技术都珍贵,是照亮我们年轻医生前行的灯塔。”
如今,中俄乳腺肿瘤整形联合研究中心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俄罗斯其他医疗机构也加入合作网络。该中心未来的蓝图更加宏伟——将交流合作沿着“一带一路”拓展至更多国家和地区,携手推动建立区域性诊疗标准。
天津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天津资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2732028340@qq.com 如未与天津资讯网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