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就是我的白月光”“来昆明第一站就冲翠湖,懂的都懂”。暑假以来,昆明主城区的翠湖人气爆棚。那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认知中的“老年公园”被Z世代重新定义为“城市生活实验室”?
翠湖的魅力密码,在于其实现了历史厚重与当代活力的平衡。文旅部门数据显示,环翠湖区域聚集着39处文物保护单位,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将帅传奇、朱德旧居的星火印迹、云南大学会泽院的百年弦歌、袁嘉谷旧居的翰墨书香、卢氏公馆的浮沉往事、云南解放纪念馆的峥嵘岁月等,共同编织出半部云南近代史。打动年轻群体的,是这些历史IP的现代表达:“国之歌者”小提琴手工创作让历史文物可演奏,露天红色影院使革命记忆可观看。据昆明市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2024年,翠湖博物馆群600余万人次的参观人群中,青少年占了大多数。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最悠久的近代著名军事院校遗址,其“百年军校”主题展等内容通过5G技术实现了与保山市璐江镇小学、文山实验小学的实时互动。每年数百万名参观者,通过历史图片和上千件文物藏品,和哨兵的换岗操演,以沉浸式体验消解了历史的距离感。
“讲武堂的黄墙和翠湖的蓝,是昆明最经典的配色。”在青年“背包客小五”眼里,“这里的历史感不沉重,反而有种少年中国式的热血,适合年轻人来感受”。
离陆军讲武堂不远处是先生坡,连接着昆明Citywalk(城市漫步)路线中“最负盛名”的文林街。明清时期,文林街毗邻古代科举考场贡院,聚集了众多文人雅士、科考学子。今天,这里仍然是青年的聚集地。有人在这里谈天说地,有人在这里创业。
小而美的咖啡馆和小店,最理想的成长地方就是社区,与翠湖相邻的文林街就具有这样的黏性和土壤。养商大于招商。文林街上有意思的咖啡馆和小店,都是和文林街一起成长起来的。社区既要服务居民也要服务商家,帮他们把生意做得更好,小店经营持续挣到钱才是王道。主理人的联盟“非常文林”社区获得了社区赋予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文林街的“翠湖四时”、文艺季等活动,都让主理人参与提案。
卡夫卡咖啡主理人张颖15年前刚开店时,社区送来一盆绿萝,说“商业要像植物,向下扎根,向上共生”。在张颖看来,这就是要“让商业的根系与生活的土壤无声缠绕”。这两年,她出资把咖啡馆门前的贡院坡小广场改造成口袋公园,供人们休憩;把文林街上的两条小巷打造成“巷巷美术馆”,这个被网友称为“云南最小最亲民的美术馆”,让社区充满艺术。
无论是先生坡上的摩登雅集,还是中维翠湖宾馆花园的翠生声音乐市集,都是青年的主场,欢快跃动的音乐、琳琅满目的创意手作、馥郁醇厚的咖啡、精致可人的小食,热情洋溢的摊主即兴献上的才艺秀,将翠湖的风雅文化元素融入。这些短期集市让各种新品试水,快速接纳市场反馈,并引流到店多次复购。
来自哈尔滨的七奇就受益于摩登雅集,最初摆摊售卖的是质朴的石头印章和手写书法作品,后来,她以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为原型,创作出萌趣十足的原创IP形象“鸥吼”,开发了一系列可爱的文创周边。如今,她和小伙伴在文林街上,开设了一家名为“鸥吼”的缤纷小店。在摩登云南生活版权服务工作站的支持下,完成了近70件原创作品的版权登记,让创意得到了更好保护和发展。
翠湖的包容性不仅限于人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记录显示,这片水域栖息过超百种鸟类,堪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微型样本。不久前,《我们生活在翠湖》百鸟科普展将整个公园转化为生态展厅,生动、有趣的文字和高颜值的鸟类靓照,让逛公园的游人认识了不同的鸟类。
与野生百鸟住在同一片家园的社区居民和商铺主理人,把生态的可持续性融入生活。今年“五一”期间,翠湖北路小吉坡广场上的咖啡主题翠湖小集,开展了有关社区共生、可持续生态等话题的讨论和互动。在可持续课堂,逛集市的年轻人学习了咖啡渣+厨余的堆肥技术。这场被称为“公共性的可持续实验”,让一群云南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从好奇到沉浸,5天里完成了一项社会实践。
今年2月,在翠湖北路袁嘉谷旧居的对面,开了一家叫“纸布石”的书店。短短半年就出圈的这家书店显示,书店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卖感觉:新鲜感、想象力和好品位。
书店把“机器人树屋”的形象IP融入整座建筑的设计主题之中。机器人的脚就藏在三楼天井处,四楼进入它的肚子,直至到达顶楼花园才能解锁机器人的完整形态。从一楼到顶楼花园,里面虽然绕来绕去,却有私密感,有独处的空间,可以看看书发发呆。
“做书店不能只当搬运工,还要自己产生内容。”张颖是“纸布石”的合伙人,主理三楼四楼的黑胶唱片和咖啡。事实上,她经营了10多年的卡夫卡咖啡也是一家独立书店。在她看来,书店不一定要守着卖书这件事,书店也可以传播创造好的内容。
比起传统的书店,“纸布石”更像一个为创作者而生的文化空间,云南瓦猫、白族甲马、大理手工铜具等云南本土文创占据了显眼位置,这里如同一个以书为起点的策展空间,不断出现有趣丰富的作品。书店每天营业到24点,周三有30分钟的朗读快闪,任何人都可以来做朗读者;周五的夜晚,免费提供四楼的一个空间,谁都可以成为“完美夏夜”主理人,发起想聊的话题或做书本装帧等手工。
书店还带着品牌和创作者一起创造内容。最近,在云南这个吃野生菌的季节,书店和全国不同领域的15名青年创作者一起完成一次以“蘑菇”为主题的创作和展览,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蘑菇文创,陈列在贡院坡小广场的“非常不艺术”商店。在8月即将伴着翠湖荷香举行的翠湖小集上,这些“非常不艺术商店”的共创者,将一起说说他们“不艺术”的生活。
“只要是让大家开心、好玩、愉悦的事情,我们就会去做,与创造者们实现双向奔赴。”张颖说。
在翠湖边住了20年的人类学研究者石方发现,城市改造更新不是覆盖过去,而是新旧共生,真正的潮流,不一定在CBD,而是在城市的老街巷。“年轻人都在卷,但卷的不是资本,是热爱。”石方说,卷的好处就是每天都有新东西、新思路、新案例,每个小店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爱好做成小品牌,把老社区玩成新地标,卷的意义就藏在这些小店里。
天津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天津资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2732028340@qq.com 如未与天津资讯网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