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兴市坚持依托资源增效益、跳出资源求发展,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创新解决制约转型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努力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产业转型。该市积极建强园区平台,持续推动工业园区供水双循环、供电双回路、供热双保障、雨污双分离等配套优化升级,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余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15家。德兴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园区。抓实产业集群,持续深化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加强与中金集团、江铜集团等央企、省企合作,加快金山矿田整合,推进银山矿业露转井、金德铅业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企业提能增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浙江大学-科兴生物医药化工联合研发中心,累计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个、瞪羚企业2家。
突出绿色导向,持续加强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该市坚持综合治理,实行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拓宽治理资金渠道,督促矿山企业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鼓励有关部门、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建立矿业废弃地修复与固体废弃物协同治理机制,探索“生态效益+新能源”“矿山生态修复+田园综合体”“矿山生态修复+矿山文化旅游”等生态修复模式。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企业集中式供热,培育了一元再生资源、盛嘉环保科技、江铜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资源回收企业,被评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狠抓生态修复治理,累计关停违规钙粉企业47家、拆除砖瓦窑47座、取缔“十五小”企业53家。强化多方监管机制,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持续推进乐安河流域(德兴段)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完成358个历史遗留老窿硐和48个废弃矿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7000余亩,建成绿色矿山14座,绿色优势持续巩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1328万立方米。
天津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天津资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2732028340@qq.com 如未与天津资讯网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