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是自治区首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条例》直击企业痛点,推出多项硬核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近年来,赤峰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成效有目共睹。然而,对标自治区一流水平,倾听市场主体心声,仍存在差距和提升空间。如何固化改革成果?如何系统解决顽疾?《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应运而生。
一、七大突破:直击痛点
条例共6章44条,涵盖市场环境、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法治保障等方方面面。其最大特色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引领,聚焦市场主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领域,开出法治“良方”:
1.整治工程建设乱象:明确政府监管责任,要求施工单位实际履行施工义务,通过“线上核查+现场检查”严打违规,处罚+失信联合惩戒,净化市场秩序。
2.打破“数据壁垒”:规定部门依法共享政务数据义务,明确数据共享管理部门职责,统筹平台建设与监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3.优化“12345”热线:系统优化受理处置规则,明确承办单位办理规范,完善考评制度,提升热线响应速度和解决效率,让企业诉求“接得更快、办得更实”。
4.激发消费活力:规定完善促消费制度体系,强化政策协同落实,简化消费领域商事审批,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5.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从国家、区级政策落实,到市、旗县区政策制定实施,再到宣传解读、精准推送、落实监督,全链条规范,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6.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中介服务清单制,推进全市统一标准、全流程线上办理,明确服务规范和禁止行为,强化信用监管,让中介服务更透明、更可靠。
7.破解融资难题: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规定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推广无还本续贷、循环贷、信用贷等,优化流程,为企业“输血供氧”。
二、赤峰智慧:三大改革经验写入法规
条例不仅解决问题,更将赤峰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金点子”上升为制度规范:创立和实行工位式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全市推广翁牛特旗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经验,推进“三集中三到位”为主的行政审批改革;建立改革容错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创新。
此外,《条例》在市场准入、公共资源交易、审批、数据共享、中介服务、工程建设、热线办理、惠企政策、监管执法等10余个关键领域,明确列出30多项禁止行为,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定行为底线。同时规定,市、旗县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监察机关加强对公职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确保条例不折不扣落地见效,真正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硬约束”。
《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彰显了赤峰以刀刃向内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数据孤岛”到“一网通办”,这部带着赤峰温度的法规,必将成为赤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天津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天津资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2732028340@qq.com 如未与天津资讯网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